收藏本站 | 【登录 / 注册
故事
音频
“古代阅读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4-19 13:08:31·浏览量:4592

——《怎样当老师 怎样教语文——语文教学长短论》读书一得

枣庄市立新小学 苗慧

前些日子一直在细细品味白金声老师的教育著作《怎样当老师 怎样教语文——语文教学长短论》,使我从中获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部深受启发的教育著作,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份宝贵资源。

这本教育著作,记录了白金声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他的研究几乎涉及到小学语文的各个领域,他对语文教学精辟的见解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白老师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课程视野,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精神,执著的探究精神。拿对古代阅读教学的研究来说吧,就很有独到的见解,给我触动很深。三千余年的古代阅读教学,根植于我们汉民族语言文字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以汉语为母语进行阅读教学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也许作为80后的我们根本不会理会,也想不到它确切的价值所在。白老师的一番阐述,让我觉得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弥足珍贵,的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首先,古代阅读教学朗读第一。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朱熹对朗读有一段十分著名的话:“凡读书……需要字字读的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对朗读的要求和今天的我们一字不差,而今天我们却连这最基本的要求都没有做好,真是惭愧不已。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朗读呢?这其中的奥妙有和我两年前读过的一本风靡美国的书《朗读手册》中的论述不谋而合。大致归结为四点:

第一,朗读有助于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自会咀嚼文章内容,品尝风格韵味,想象情景意境。以声传情有助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第二,朗读有助于集中注意,加深记忆。自己读,不能错漏增添,还要表情达意,丝毫不能走神,听人读,也要仔细认真,才能指出问题。反复朗读和听读,强化大脑皮质上的痕迹。

第三,朗读有助于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朗读和听读时,感觉器官接收自己或别人口头言语的语音、语调、速度、力度和表情等反馈信息,经过分析指正,促进个体和群体朗读水平,听话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四,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在放声朗读中,自然会进入文章意境,品出其中优劣,提高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力,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及对文章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语感。

这几条内容讲的太精辟了!朗读的作用真是太大了!我情不自禁的把它们抄在了读书笔记中,反复揣摩研读着。是啊,我们的语文教学昨日长,今日短,明日又不知在何方!我们整日东一锤头,西一榔头的瞎撞,搞得头晕脑胀,摸不着头脑。我们对朗读的重视实在是太不够了,其实,扎扎实实的抓好朗读这一关,比什么都强。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些真的是经得起考验的“精华”。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但会自己牢记朗读的巨大作用,还会不断和同事共同努力把朗读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把朗读的这些突出的作用全都发挥出来。抓好了学生个体的朗读,也就顺势抓好了全体学生的朗读和听读习惯,从而对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思考都会起到一连串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做到一举多得。

其次,古代的阅读教学重视熟读。

白老师引用苏东坡的话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熟记、背诵使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都经历了熟读、熟记乃至苦读、苦记这个过程。更为可贵的是,我国古代的“书须成诵”的熟读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而是始终把熟读与精思。记诵与思考融为一体的。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要不断的思考,思考才会有长进。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就像刚出生的太阳,精力旺盛。他们求知心切,善于记诵,此时学的,就像石头刻得,会永远记在心底。因此,此时多背诵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语言。这是个记忆的黄金时代,农时不可违,学时也不可违,让学生多花点时间和精力用在熟读上,是当前语文教学应当努力做到的。

让人欣喜的是,学校今学期进行了小小的尝试与改革——每日晨诵。每天晨读课之前学生全都一起朗读背诵唐诗宋词,朗朗书声,不绝于耳。这学期,我们班除了完成了学校校本教材中三年级要求的二十首古诗词背诵外,还轻松的完成了每一个练习当中的读读背背的成语和古诗。每天十分钟看似很短暂,但是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收获了丰厚的果实,这每天十分钟的付出真的很值。真的很期待下学期能够拿到校本教材,各显其能,让更多孩子能够积累下更多的经典。

由此我又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不能够很巧妙的把熟读融入进去呢?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这样要求自己,当堂的内容当堂完成,尤其是有背诵价值的课文我们更是推崇当堂完成背诵(至少一部分)。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把熟读成诵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的,可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很难去真正落实到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我感觉我们想顾及到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每前行一步都有很多牵绊,所以变得裹足不前,原地踏步。学会放手,单纯一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再次,古代阅读教学重视精读。

精读的特点是字字落实,细细涵咏,读的精细,懂得精深。而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也大同小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拒绝,寻求并掌握知识规律。白老师没有对这部分做详细的讲解,让我很疑惑。

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小学阶段对精读的重视不是一般,而是十分。我们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就放在了精读上,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分析文本,咀嚼文字,可是收获却不尽如人意。至今为止,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疑点,是语文教学的症结之一。有时是逐词逐句的分析,有时是以读代讲的意会;有的说当讲,有的说不当讲;有的说当这样讲,有的说当那样讲……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到底该听哪个专家的呢?精读的路究竟该怎么走?这是我今后努力探究的方向。

最后,古代阅读教学重视吟读。

所谓吟读,是指用唱歌似的音调来诵读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的阅读方法。中国历代诗家文人是擅长吟读的,庄子曾“依树而吟”,曾子也曾“为梁山吟”,曹操能“对酒当歌”,孔明“好为梁父吟”。四唐时代,诗家如群星璀璨,诗史诗圣诗仙们的吟咏嗟叹,早已成为千古绝唱。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有那么多的古诗词被谱上了现代的乐曲,唱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满江红》《木兰辞》《苏武牧羊》《沁园春 雪》等等,因为给它们谱上了曲子,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趣味,使得年青一代情不自禁爱上了它们。新出的一大批“古诗新唱”也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看来,这种唱歌似的吟诵的确是很好的朗读方式。

我们的课堂却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不知不觉读书时候会拖腔,就像在唱书歌子,而我们就会立刻制止它们——不要拖腔。这个问题和吟诵的初衷是不是相违背呢?到底能不能唱书歌子呢?我还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也许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唱歌似的吟诵”和“唱书歌”不能相提并论吧!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变得浮躁了,读读白老师的书让我变得沉静,变得真实,学会反思,让我又感受到了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返璞归真,变多余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让我们努力探寻一条真正符合实际的语文教学之路吧。

<在线听儿童故事推荐>

杜牧的诗集朗诵李白诗集朗诵刘禹锡的诗朗诵寄小读者绘本妈妈的礼物

王昌龄的诗朗诵王维诗集朗诵笠翁对韵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友情链接
著作权保护 | 会员协议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课题:DHA070146

睡前故事网拥有2万个故事为您提供: 睡前故事在线听, 听故事, 儿童故事在线睡前故事网网站地图

0.095479s